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香港風球之最

香港人說起颱風,很自然會提及我們獨有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俗稱「風球」。

香港天文台現時採用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於1973年確立,共設有五個級別,分別為1號戒備信號、3號強風信號、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9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以及最高的10號颶風信號。其中,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再細分為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四個風向。

過往,「風球」是實體的鐵製標誌。一旦信號生效,香港天文台職員會將「風球」懸掛於各區信號站的鐵桿上,並在晚間配上特定燈號組合,向公眾作出警示。試想想,要在狂風暴雨之中,將「風球」高高掛起,實在是一件苦差;更曾試過風力太大,結果掛不上「風球」,甚至整支鐵桿都被吹倒!

隨著電台、電視及互聯網興起,我們已可從傳媒得知最新的天氣消息。2002年,香港天文台正式關閉了所有信號站,從此只會「發出/取消信號」,不再「懸掛/除下風球」。

1號戒備信號
(昔日燈號:白白白)

意義
有一熱帶氣旋集結於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內,可能影響本港。

紀錄
最早:1967年超強颱風維奧莉,4月9日中午12時懸掛
最遲:1974年超強颱風艾瑪,12月1日下午12時45分懸掛
最長:1977年颱風戴娜,維持124小時40分鐘
最短:2012年颱風啟德,維持1小時5分鐘


3號強風信號
(昔日燈號:綠白綠)

意義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吹強風,持續風力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11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紀錄
最早:2008年颱風浣熊,4月18日晚上8時40分發出
最遲:1974年超強颱風艾瑪,12月1日晚上11時懸掛
最長:1968年強烈熱帶風暴比絲,維持71小時45分鐘
最短:1966年強烈熱帶風暴瑪媚、2004年熱帶風暴圓規,維持1小時


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昔日燈號:西北白綠綠、西南綠白白、東北綠綠白、東南白白綠)

意義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受烈風或暴風從信號所示方向吹襲,持續風力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紀錄
最早:1999年颱風利奧,5月2日下午1時30分懸掛
最遲:1972年強颱風柏美娜,11月8日下午3時15分懸掛
最長:1968年颱風瑪麗,7號風球(即現時的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維持35小時35分鐘
最短:1957年強颱風姬羅莉亞,8號風球(即現時的8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維持20分鐘


9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昔日燈號:綠綠綠)

意義
烈風或暴風的風力現正或預料會顯著加強。

紀錄
最早:1961年颱風愛麗斯,5月19日上午8時35分懸掛 (夏令時間)
最遲:1954年超強颱風柏美娜,11月6日上午10時15分懸掛
最長:2008年颱風鸚鵡,維持11小時
最短:1979年超強颱風荷貝,維持25分鐘

 
10號颶風信號
(昔日燈號:紅綠紅)

意義
風力現正或預料會達到颶風程度,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220公里。

紀錄
最早:1961年颱風愛麗斯,5月19日上午10時30分懸掛 (夏令時間)
最遲:1975年超強颱風愛茜,10月14日下午2時15分懸掛 (夏令時間)
最長:1999年颱風約克,維持11小時
最短:1961年颱風愛麗斯,維持2小時30分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